彭柏林教授应邀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学术讲座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11

2023年3月30日下午,我校期刊社社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彭柏林,应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之邀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应秉持的道德理性”学术讲座。讲座以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进行,广西民族大学部分教师及4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彭柏林教授开宗明义,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志愿服务的道德理性”这一议题,无论是对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本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还是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重要指示及其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彭柏林教授从公益至上、无私奉献、仁爱为怀、诚信无妄、知恩图报等方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应秉持的道德理性。“公益至上”讨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所应秉持的价值取向将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即志愿者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护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志愿者在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内生并遵循“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无私奉献”既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本性决定,也源于我国古代文人志士“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传承至近现代“雷锋精神”的“道德谱系”的精神沿革,亦为志愿服务本身精神的内在同一性之体现。

随后,彭柏林教授指出志愿服务伦理的内在要求即“仁爱为怀”,长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需建立在仁爱的基础上,出于功利性动机的志愿服务行为终将如“无本之木”。只有“发乎与心、现乎于行、推己及人”的志愿服务行为才是维护、提升志愿服务对象作为人的尊严与“服务到心”的道德责任感的现实体现。由此,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志愿服务行为即达到“诚”之基本德性与精神状态,即所谓“思诚者,人之道也”,达到“诚信无妄”之心境。“诚”与“信”互为表里、相互贯通才能够取信于广大民众、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产生“乘数效应”。“诚信无妄”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所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之一,也是厚植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土壤的生动体现,亦为志愿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关系的形塑。志愿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非纯粹的单向性服务,应为“知恩图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所提倡的知恩图报观不单指向志愿者本人,而是指向整个社会,也即志愿服务对象在接受志愿服务走出困境后,应出于对社会的感激之情积极回报社会,甚至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讲座尾声,彭柏林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在秉持其最根本的道德理念与遵循最基本的伦理原则规范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次讲座既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道德理性内涵、逻辑之严密推演,也有前沿探讨;深入浅出,钩深致远。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学院院长唐贤秋代表全体与会师生对彭柏林教授观点的奉献与研究方法的分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Copyright:2012 - 2015  湖南理工学院 期刊社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湖南理工学院 期刊社
电话:0730-8640034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