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历史上人们将孔孟并称,忽视了二者思想之间的差异。孔孟思想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就体现在人己关系问题上,而这又可以通过“不安”与“不忍”两个概念反映出来。孔子认为正是“不安”使得我们能够仁义地对待他人。虽然“不安”与“不忍”都涉及自我与他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差别:“不安”是以他者为中心的,正是他人的悲惨处境激发了我的不安,我为他人感到不安;“不忍”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忍是一种自我的内在能力,我们之所以不忍心看到他人受苦,之所以对他人作出仁义之举,是因为我们怀有不忍之心。因此,孟子把孔子的“不安”转换成“不忍”,实际上是强化了自我的道德主体地位,使得自我在道德上具有主体性。不过,这也容易使道德变成自我对他人的强加,这些都对中国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不忍;不安;孔子;孟子;人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