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菌桂·桂花 ——《楚辞》咏及的“桂”析疑求是 (蔡靖泉)
文章来源:《云梦学刊》2025年第2期 文章作者:期刊社 发布时间:2025-05-22

                   蔡靖泉

        (华中师范大学 楚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楚辞》咏及的“桂”,即《离骚》咏及的“菌桂”。菌通箘,又称箘簬,是原产于先秦楚地云梦泽中一种竿长节稀、后来成为贡品的佳竹。“菌桂”当是楚人对枝干、皮卷似箘的香木桂树的美称,即汉唐以来俗称的“肉桂”,系樟科樟属植物,故《楚辞章句》注解“桂酒”为“切桂置酒中也”。然自宋明以至现当代,甚多《楚辞》注家将“桂酒”“桂浆”解译为“以桂花酿酒”和“桂花酒”。稽古考实,又名木犀的桂花树,原生于今滇西北、川西南一带的高山岩间,大概因汉武帝修建上林苑而被边臣进献到长安,随后逐渐移植各地,系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战国楚地尚无桂花树,故楚人也不会酿制或泡制桂花酒,因此《楚辞》咏及的“桂酒”,实为切碎菌桂皮肉浸泡酒中而成的桂香酒。

关键词:屈骚;《楚辞》;桂;菌桂;桂花

Copyright:2012 - 2015  湖南理工学院 期刊社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湖南理工学院 期刊社
电话:0730-8640034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