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几个问题
刘跃进
(1.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所,北京 100732;
2.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现存先秦文献并无屈原及其作品的记载,遂引发若干问题,聚讼不断。关于屈原生卒年,当从姜亮夫说,以“摄提”为岁名,屈原生于寅年,卒于顷襄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前后。这一阶段,“秦升楚降”,中原儒家文化南传,屈原深受影响。屈原曾两次被流放,第一次在汉北,第二次在江南。王逸、洪兴祖、朱熹均认为屈原作品有二十五篇,其《离骚》可分为五个部分,《天问》可分为两个部分和一个尾声,《九歌》有十一篇作品,《九章》诸篇命名方式不同且《抽思》以下“志切言哀”,《远游》对后来的道教及游仙诗有直接影响,《卜居》《渔父》《招魂》的作者至今仍存争议。至于《楚辞》研究,中国学者多以历史的、文献的方法进行,西方汉学家则更擅长于文本细读,此二种研究方法可以互补。“屈原否定论”是近代以来屈原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而胡适、冈村繁、小南一郎、柯马丁等学者拓展出另一条理解和研究屈原路径,为当代的屈原和《楚辞》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屈原;《楚辞》;屈原否定论;文化记忆